前置知識#
在使用 Tailwind CSS 時,組合 className 是常見需求。我們經常使用一個名為 cn 的方法來高效且優雅地管理 class,它通常封裝了以下兩個常用工具:
1. clsx#
- 更輕量、性能更優的
classnames替代品。 - 支持字符串、對象、數組等形式組合 class。
- 示例:
clsx('btn', { 'btn-primary': isPrimary }) // => 'btn btn-primary'
2. tailwind-merge(簡稱 twMerge)#
- 用於合併衝突的 Tailwind CSS 類名。
- 處理如
text-sm text-lg這類衝突,保留最後一個優先級更高的類。 - 示例:
twMerge('text-sm text-lg') // => 'text-lg'
3. cn 方法封裝#
將以上兩個庫組合封裝成一個統一的 cn 方法:
import { clsx, type ClassValue } from 'clsx'
import { twMerge } from 'tailwind-merge'
export function cn(...inputs: ClassValue[]) {
return twMerge(clsx(...inputs))
}
4. 為什麼 className 要放在最後一個參數位?#
為了保證用戶傳入的樣式能覆蓋默認樣式,推薦將 className 放在最後:
cn('default-class', className)
因為 twMerge 是從左到右合併,後面的類將優先保留。如果順序相反,組件默認樣式可能會覆蓋用戶意圖。
我做了什麼?#
為了保持 className 放在參數末尾的實踐一致性,在 Grok3 的輔助下我開發了一個 ESLint 插件進行靜態檢測和自動修復,兼容 Eslint v7-v9。
Source:#
eslint-plugin-classname-arg-last
示例:#
// 報錯示例
cn(className, 'text-sm')
// 正確寫法
cn('text-sm', className)
配置方式:#
在 .eslintrc.js 中添加:
module.exports = {
// ...
plugins: ['classname-arg-last'],
rules: {
'classname-arg-last/classname-arg-last': 'error',
},
}
通過這個插件,可以在開發階段統一規範,減少因順序問題導致的樣式覆蓋衝突。